剛剛量到剛出生的寶寶溫度37.5℃,發燒了嗎?
父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寶寶跑進門診,高喊著「寶寶發燒了!」護理師熟練的幫出生不久的寶寶量體溫,問著父母親在家裡幫寶寶量到的溫度。父母親焦急地對著護理師說「剛剛在家裡量到37.5℃、就趕緊抱著寶寶前來門診了。」
在門診遇到3個月以下的寶寶,若是父母親的主訴是「寶寶發燒了!」護理師會先問「幫寶寶量溫度時,是不是衣服穿很多?」、「寶寶今天精神活力如何?是不是和之前一樣會對著父母微笑?」、「喝ㄋㄟㄋㄟ的奶量有沒有減少?」
護理師問著父母親這些問題的同時,先讓寶寶躺在看診台上,先幫穿著厚厚的寶寶解開一件衣服,等了一段時間、讓寶寶不再哭鬧後,再幫寶寶量一次溫度,確定寶寶此時溫度、是不是真的發燒了。
要知道有沒有發燒,要先知道溫度高到幾度叫做發燒?發燒的定義為肛溫、或耳溫≥38℃,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口溫、包括奶嘴溫度計≥37.5℃;腋溫≥37.2℃,這是因為口溫和腋溫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
三個月大前的嬰幼兒耳溫準確度較差,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所以會建議父母親幫寶寶量肛溫。
但是,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和成人不同,標準範圍為36.5~37.5℃,當體溫低於攝氏36℃時,叫做低體溫。
當出生不久後的寶寶體溫較高時,例如忽然大於37.5℃以上,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新手父母親幫寶寶包裹太多棉被、或是穿太多件的衣服。有時候寶寶一直哭鬧不停,也會讓溫度忽然上升。
這時候父母親可以先幫寶寶解開一件衣服,先幫寶寶洗個溫水澡,等到寶寶冷靜後,再幫寶寶量一次肛溫。
若是寶寶溫度恢復到正常範圍的36.5~37.5℃之間,此時寶寶的精神活力和食慾沒有影響、沒有發出「嗯嗯」不舒服呻吟聲,這是寶寶正常的溫度範圍,父母親不必過於擔心。只需幫寶寶減少一件衣服,或是不要讓寶寶持續哭鬧即可。
若是寶寶溫度不久後又慢慢上升到37.5℃以上,精神活力和食慾減少,不斷發出「嗯嗯」不舒服聲音,且寶寶的臉部潮紅、嘴唇乾熱,就要懷疑寶寶生病造成的高體溫。
寶寶因為腦部屏障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一旦生病,病菌很容易經由淋巴或是血液系統通過腦部屏障、造成寶寶腦炎、腦膜炎。
所以正確判斷寶寶是不是真的發燒,是不是要趕緊帶到醫院就醫,就顯得非常重要。
剛出生的新生兒,因為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功能尚未成熟,無法維持新生兒的恆溫狀態,剛離開溫暖的子宮時,會因為外界溫度變化,體溫可能會會降至36℃以下。
所以新生兒剛出生時,會先放在保溫箱保暖,等到適應環境恢復體溫後,才會將新生兒抱出保溫箱。
但是出生後,新生兒的體溫會漸漸地上升到37℃以上,有時候甚至會忽然高達37.5℃,若是沒有感冒的徵兆,這除了是因為調節體溫的下視丘功能還未成熟。
另外嬰幼兒的成長代謝快,新陳代謝旺盛,而新陳代謝的過程是會産生熱量,這些嬰幼兒的皮膚薄,皮下脂肪又比成人少,身體的熱量會透過皮膚傳遞到表面,所以就會感覺溫度比較高。
有些父母會摸新生兒的手腳來判斷寶寶的溫度,其實這樣是不標準容易有誤差的。這是因為嬰幼兒還小、心臟也很小,跳動時輸出的血流少,到達身體四肢末梢血流量更少。
所以嬰幼兒的手腳有時候會出現冰涼、或是看起來偏白,並不能說嬰幼兒低體溫、穿的太少,或是生病了。
這時候建議父母摸寶寶的後背、頸部、胸部來判斷溫度,若是覺得寶寶溫度真的比較冰冷,可以幫寶寶量個肛溫或是耳溫,就可以知道寶寶是否溫度不正常。
嬰幼兒有些感染的疾病,體溫上升外,也也可能會出現低溫狀態,故不能以是否有發燒現象來評估嬰兒是否生病。
不管測量口腔、腋窩或是肛門,只要溫度持續大於38℃,且嬰幼兒精神活力食慾改變,或是溫度小於36℃,無論喝了熱牛奶或是多穿了衣服溫度還是溫度小於36℃,這時候就要懷疑嬰幼兒生病了。
最重要的是,寶寶此時的精神活力和食慾減少,整個狀態就是一個字「怪」、與平時寶寶的表現不一樣,這時候的溫度高或是低體溫,就是寶寶生病的警訊,這時候就要帶寶寶來求診。
將寶寶解開一件衣服、讓寶寶冷靜一會再量體溫
護理師問著父母親這些問題的同時,先讓寶寶躺在看診台上,先幫穿著厚厚的寶寶解開一件衣服,等了一段時間、讓寶寶不再哭鬧後,再幫寶寶量一次溫度,確定寶寶此時溫度、是不是真的發燒了。
寶寶的肛溫標準範圍為36.5~37.5℃
要知道有沒有發燒,要先知道溫度高到幾度叫做發燒?發燒的定義為肛溫、或耳溫≥38℃,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口溫、包括奶嘴溫度計≥37.5℃;腋溫≥37.2℃,這是因為口溫和腋溫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
三個月大前的嬰幼兒耳溫準確度較差,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所以會建議父母親幫寶寶量肛溫。
但是,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和成人不同,標準範圍為36.5~37.5℃,當體溫低於攝氏36℃時,叫做低體溫。
排除衣服穿過多、哭鬧造成的發燒
當出生不久後的寶寶體溫較高時,例如忽然大於37.5℃以上,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新手父母親幫寶寶包裹太多棉被、或是穿太多件的衣服。有時候寶寶一直哭鬧不停,也會讓溫度忽然上升。
這時候父母親可以先幫寶寶解開一件衣服,先幫寶寶洗個溫水澡,等到寶寶冷靜後,再幫寶寶量一次肛溫。
若是寶寶溫度恢復到正常範圍的36.5~37.5℃之間,此時寶寶的精神活力和食慾沒有影響、沒有發出「嗯嗯」不舒服呻吟聲,這是寶寶正常的溫度範圍,父母親不必過於擔心。只需幫寶寶減少一件衣服,或是不要讓寶寶持續哭鬧即可。
溫度再度上升、精神活力減少,就是發燒了!
若是寶寶溫度不久後又慢慢上升到37.5℃以上,精神活力和食慾減少,不斷發出「嗯嗯」不舒服聲音,且寶寶的臉部潮紅、嘴唇乾熱,就要懷疑寶寶生病造成的高體溫。
寶寶因為腦部屏障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一旦生病,病菌很容易經由淋巴或是血液系統通過腦部屏障、造成寶寶腦炎、腦膜炎。
所以正確判斷寶寶是不是真的發燒,是不是要趕緊帶到醫院就醫,就顯得非常重要。
剛出生時溫度會降到36℃以下
剛出生的新生兒,因為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功能尚未成熟,無法維持新生兒的恆溫狀態,剛離開溫暖的子宮時,會因為外界溫度變化,體溫可能會會降至36℃以下。
所以新生兒剛出生時,會先放在保溫箱保暖,等到適應環境恢復體溫後,才會將新生兒抱出保溫箱。
為什麼嬰幼兒體溫標準範圍為36.5~37.5℃
但是出生後,新生兒的體溫會漸漸地上升到37℃以上,有時候甚至會忽然高達37.5℃,若是沒有感冒的徵兆,這除了是因為調節體溫的下視丘功能還未成熟。
另外嬰幼兒的成長代謝快,新陳代謝旺盛,而新陳代謝的過程是會産生熱量,這些嬰幼兒的皮膚薄,皮下脂肪又比成人少,身體的熱量會透過皮膚傳遞到表面,所以就會感覺溫度比較高。
摸寶寶的手腳冰涼,是低體溫嗎?
有些父母會摸新生兒的手腳來判斷寶寶的溫度,其實這樣是不標準容易有誤差的。這是因為嬰幼兒還小、心臟也很小,跳動時輸出的血流少,到達身體四肢末梢血流量更少。
所以嬰幼兒的手腳有時候會出現冰涼、或是看起來偏白,並不能說嬰幼兒低體溫、穿的太少,或是生病了。
這時候建議父母摸寶寶的後背、頸部、胸部來判斷溫度,若是覺得寶寶溫度真的比較冰冷,可以幫寶寶量個肛溫或是耳溫,就可以知道寶寶是否溫度不正常。
嬰幼兒的精神活力食慾改變才是生病了
嬰幼兒有些感染的疾病,體溫上升外,也也可能會出現低溫狀態,故不能以是否有發燒現象來評估嬰兒是否生病。
不管測量口腔、腋窩或是肛門,只要溫度持續大於38℃,且嬰幼兒精神活力食慾改變,或是溫度小於36℃,無論喝了熱牛奶或是多穿了衣服溫度還是溫度小於36℃,這時候就要懷疑嬰幼兒生病了。
最重要的是,寶寶此時的精神活力和食慾減少,整個狀態就是一個字「怪」、與平時寶寶的表現不一樣,這時候的溫度高或是低體溫,就是寶寶生病的警訊,這時候就要帶寶寶來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