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寶寶兩歲了還不太會說話,真的沒關係?


作者:歐俊彥 醫師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說話,是不是語言發展緩慢?


「歐醫師,寶寶都已經一歲半了,還不太會說話,會不會是生長有問題啊?」父母親皺著眉頭、露出焦慮的表情望著我。「我們鄰居的一個比他還小的寶寶,現在都已經會說簡單的話了…」


門診中評估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有問題,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關於寶寶「什麼是後會說話?」、「到現在還不會說話,寶寶是不是生長遲緩?」、「要不要進一步去看醫師評估?」


不是說話較慢就是生長遲緩


此時我會問憂心忡忡的父母親「寶寶是不是已經聽得懂父母親的話?」

父母親點點頭。

「會不會自己上下樓梯?」、「會不會堆積木?」、「會不會指著自己身體的一部份?」父母親面面相覷、又點點頭。

「評估寶寶是否生長遲緩,不是只有靠會不會說話、或說幾句話,而是包含『粗動作』、『細動作』、『身邊處理和社會性』以及『語言和認知』」、「剛剛問的就是在評估寶寶的整個生長狀況。」我一句一句地告訴著眉頭深鎖著的父母親。

「若是這些都會,就不必擔心寶寶生長遲緩,應該說,寶寶語言能力發展較慢而已。」、「回家多花時間用簡單的字句,不停的重複著和寶寶說話,再不久就會說話了!」我告著父母親。

「而且,寶寶不是完全不會說話啊?」、「父母親要先給自己信心,不然寶寶會受到影響,會變得說話也沒自信了!」父母親依舊是沈默著。





「我家的柚子啊,兩歲前也都不說話,只會發出簡單的『ㄅㄚˋ、ㄇㄚˋ、ㄍㄨㄥ 』簡單聲音,一直到兩歲三個月才漸漸會說話」、「上小學前講話還有些『臭乳呆』,但是一旦會說話了,整天就喋喋不休,有時候還希望能夠少聽到柚子說話勒!」

父母親似乎聽到柚子也曾經「語言發展遲緩」、但現在已經改善,似乎因此感到有說服力,露出笑容。

「所以我們只要回家再多花時間,用簡單的字句,不停的重複和寶寶說話就好?」

我微笑地點點頭。


成長過程中就可以約略注意寶寶語言發展


評估一個寶寶是否生長遲緩,主要是評估寶寶的「粗動作」、「細動作」、「身邊處理和社會性」以及「語言和認知」。所以「寶寶的語言認知」,只是評估寶寶是否生長遲緩的一個因素。





通常寶寶的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首先是寶寶會在出生後用哭聲和愉悅聲來表示寶寶的情緒。這時父母親對於對寶寶不舒服或是生氣時的哭聲,快樂時的愉悅聲有反應,是寶寶接下語言發展因素之一。





寶寶約在2~4個月左右,會轉頭偏向音源,父母親對著寶寶說話時,會發出「咿啊」簡單沒有意義的聲音。若是寶寶聽力出現問題,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寶寶自己的聲音而日益減少發聲。

寶寶5~6個月大後,哭鬧時會因為媽媽的安撫聲音停止哭鬧、轉向聲源,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父母親溝通。

寶寶8個月大後,開始會有一些語調,會發出單音、例如ㄇㄚˋ、ㄅㄚˋ,或是發出其它類似父母親講話、卻聽不懂的語調。


通常要到10~12個月大才會發出有意義的聲音


通常第一個字的發音約出現在10~12個月大時,例如會揮手表示再見時同時發出有意義的聲音、有意義的叫出爸爸媽媽,或是模仿簡單的聲音,漸漸的會跟著父母親或是主動地說出一個單字。也就是寶寶先有一般的理解後,才會說出有意義的話。





寶寶約18個月後,開始出現一些呢喃語言。大約會說出5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字,會指出身體至少3個部位。也會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寶寶會配合著手腳併用一起玩聲音的遊戲,例如一面玩著車子、一面發出「叭!叭!」聲音。

到2歲時,寶寶大概至少會講約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正確地說出身體的六個部位名稱。寶寶開始會重覆父母親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寶寶說的話半數以上父母親都可以聽得懂了。


七歲前講話不流利、有口吃都算正常


這時候寶寶可以開始與父母親對話,隨著年紀漸漸增加和說話經驗累積,語言能力漸漸增強,例如會主動告知想要上廁所、會講自己的名字,說自己幾歲等等。





但是由於寶寶的字彙缺乏,有時想急著表達自己意見,就會出現發展性的口吃,這時父母必須要有耐心,除了要寶寶慢慢說以外,可以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和寶寶慢慢對話。一般來說,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2歲後仍無法說任何簡單單字才叫語言遲緩


所以若是寶寶在兩歲前依舊不太會說話,可以先請父母親回想從寶寶2個月後到2歲之間,是不是有以上敘述的「語言發展」遲緩狀況,若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語言發展」幾乎都符合、卻只是在兩歲時仍不太會說出有意義的單字,就不必過於擔心之後不會說話的問題。


另外,每一個寶寶發展都有變異,雖然每個寶寶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指標,來評估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例如2歲前時,仍然沒有辦法說任何簡單的單字,例如爸爸、媽媽,或是聽不出任何簡單的指示,例如「給我東西」、沒辦法給東西。或是快到兩歲了,無法重複父母親說的話、片語,例如,不要、沒有,或是短句子,例如「爸爸愛你」等。





或是寶寶至3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3歲以後仍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5歲以後,這些狀況,就要尋找專家協助診斷。


先排除先天性造成語言遲緩


寶寶會語言發展遲緩,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例如寶寶有聽覺障礙,出生前、過程或是出生後腦部缺氧受到傷害,或是先天性的情緒障礙,例如自閉症,智能不除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





聽覺障礙可借由寶寶出生後不久的聽力篩檢來排除,而寶寶出生前後的腦部缺氧則是出生後併發其它呼吸喘生命跡象不穩定發現,智能不足則是在出生不久後的生長評估就會顯現出生長緩慢,而自閉症的兒童則是會在兩歲過後,併發例如社交和溝通方面障礙。


後天性的語言遲緩則是借由幫忙可以改善


若是排除以上狀況,依舊感覺寶寶語言發展上比較緩慢,就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原因。而這些狀況,都可以借由父母親幫忙慢慢趕善寶寶說話的能力。

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慢,並不是生長發育出現問題,是和父母親的遺傳有關。例如父母親說話比較慢,寶寶會說話的時間也會比較慢。這和寶寶智力發展完全沒有關係。





有些寶寶個性較內向、性格羞怯沉靜,因為怕說錯話、被嘲笑,或是害羞不敢大方表達、羞於啟齒,懶於開口,或是謹慎開口,這類型的寶寶除了學走路比較慢、會說話時間也會比較慢。

有些寶寶由於父母親工作較忙,只是一味地對寶寶生活上照料,卻很少和寶寶說話交流,或是交給長輩、比較少和寶寶說話,這樣也可能造成寶寶說話較遲。


用簡單的方式重複語詞


幫助寶寶早日說話,其實就是多和寶寶相處、多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重複告訴寶寶,並儘量簡單化,讓寶寶能夠記憶深刻,最後說出、並表達自己的話。

可以試著讓寶寶專注在某個物品上,然後用簡單、短而有力的話語重複告訴寶寶。可以選擇寶寶正在注意的事情,例如吃飯,父母親就可以告訴寶寶「飯」、「吃飯」,讓寶寶了解理單字、用法,並用簡短的字句教導。





可以重複的或是大聲的告訴寶寶想要學習的字語,例如不停重複多遍的強化著告訴寶寶「飯」、「吃飯」,「這是吃飯」,讓寶寶理解並記憶,最後試圖讓寶寶自己說出這個字。可以盡量把想要教導的東西放在父母的嘴巴旁邊,誇大嘴型,讓寶寶看到東西、也看到父母親的發音方式

寶寶發出「咿啊」聲音指著某樣物品時,也可以趁機幫寶寶說出來。例如寶寶指著飯發出「咿啊」聲音時,父母親可以告訴寶寶「飯」、「吃飯」,幫寶寶說書想要說的話。除了可以發展語言能力,也可以給寶寶正向回饋、鼓勵寶寶說話。


盡量和寶寶玩遊戲、唸書看圖卡來互動


減少寶寶一個人玩的時間,多花時間和寶寶遊玩、扮家家酒、看圖卡說故事,藉著遊戲和寶寶說話,這時寶寶會借此去學習父母親的語言表達、認知理解或是操弄玩具的方式。





和寶寶說話時,盡量簡短、清楚,減少不需要贅詞。例如和寶寶玩遊戲,要讓寶寶看書時,父母親可以說:「來,坐好!看書!」給寶寶簡單的動詞、名詞就好,讓寶寶能簡易的去複製語言,促進語言發展。


排除先天性疾病,寶寶一定都會說話


每個寶寶有內向外向的個性、不同的氣質,生長發育時程當然不盡相同。父母親只需營造一個互動的環境,提供給孩子足夠的引導和學習。





也不要過於擔心、揠苗助長,這樣反而會讓寶寶喪失信心,更不敢說話了。因材施教,身為父母責無旁貸,但也不要給語言發展較慢的寶寶過大壓力,才能幫助各種不同的寶寶在快樂環境中語言學習。


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