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醫師說寶寶有心雜音?是心臟病嗎?

作者:歐俊彥 醫師





心雜音?是不是就是心臟病?


「蛤?!寶寶有心雜音?」父母親露出疑惑的表情望著我「怎麼之前的醫師沒有告訴我?」、「有『心雜音』,是不是代表寶寶有心臟病?」父母親在我聽診後告訴寶寶有心雜音後面露愁容、顯得心事重重。


「會出現心雜音,代表寶寶心臟裡的血流流動時、兩端壓力差而產生渦流,或是血流過速、撞期心臟瓣膜,都會聽得到雜音,就是所謂的心雜音。」

「若是兩端血流壓力不夠大、就可能聽不到心雜音」、「或是有些心臟問題,例如『心室中隔缺損』,會在寶寶出生後一段時間兩端壓力差越變越大,才聽得到雜音」


血流流動兩端壓力差、血流過速、撞期心臟瓣膜都會產生心雜音


父母的臉色越來越沈重、似乎直覺寶寶就是心臟出現問題了!

「根據統計,心雜音的兒童,只有約5%是屬於心臟異常的雜音」、「大部份的兒童都是正常的功能性心雜音」忽然間,父母親張大眼睛望著我。





「心雜音一聽診聲音強度分六個等級,雖然聽得到心雜音,但是屬於第二級,還可以再看看」、「但若是下次檢查心雜音等級越變越高、越來越明顯,我會建議寶寶做個超音波檢查」





「這段時間,在家裡只要注意寶寶平時呼吸是否總是急促、嘴唇容易發黑發紫。」、「不然就是定期打疫苗時,醫師仔細幫寶寶評估心雜音是否越變越大聲就可以了!」父母親終於露出笑容,似乎知道「心雜音並不是心臟病」、「在家注意寶寶呼吸有沒有急促、嘴脣發紫」,定期追蹤心雜音即可而放下心中擔心的巨擔。


95%的心雜音都是正常


「為什麼之前沒有醫師告訴我寶寶有心雜音啊?」、「有心雜音是不是就代表有心臟病?」,這是當許多父母聽到醫師告知寶寶有「心雜音」時常見的反應。





會產生心雜音主要是因為心臟裡面的血流流動時,血液兩端壓力差而產生渦流時所聽到的聲音,或是血流過速、撞期心臟瓣膜,也會產生心雜音。





若是壓力差造成心雜音,就可能和心臟構造異常有關係,這些心臟異常包括心臟腔室的隔間有破洞、瓣膜狹窄、瓣膜關閉不全等其它構造上的缺損,這是病態性心雜音。

但也有一種是因為心臟構造正常,但因為某些原因使得血流過速,也會產生心雜音,這和心臟構造有無異常沒有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生理性、或是說功能性心雜音。





根據統計,門診中聽到心雜音的兒童,只有約5%是屬於心臟異常的病理性雜音,也就是大部份醫師發現的兒童心雜音,都屬於功能性心雜音。


剛出生的心雜音通常是動脈導管或是卵圓孔未閉合


許多新生兒剛出生時可以聽到輕微的心雜音,若是沒有伴隨著呼吸喘、嘴脣發紺、血氧濃度慢慢的往下掉,表示不是先天性心臟病造成的心雜音,會出現心雜音大部分是因為動脈導管還沒有關閉的關係所造成。





當新生兒還在母親肚子裡面時,心臟裡面會有一個連接大動脈和肺動脈的動脈導管,但當新生兒出生,動脈導管會在2~3天主動關閉起來,在還沒有關閉時血流通過就會產生心雜音,等到動脈導管關閉後,心雜音就會消失了。





但若是新生兒3天後動脈導管後是沒有關閉,就是所謂的「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卵圓孔未閉合必須持續超音波追蹤檢查


另外一個造成新生兒心雜音常見的原因是卵圓孔未閉合(PFO),這是因為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寶寶的營養及氧氣來源都由母親的胎盤經過臍靜脈進入寶寶的體內,經由左、右兩個心房中間的卵圓孔將養分和氧氣快速的流到寶寶身體。





寶寶剛出生後,身體經過一連串的生理變化而使得卵圓孔閉合起來,若是寶寶因為某些因素沒有完全閉合,就是所謂的「卵圓孔未閉合」。絕大部分的新生兒軟圓孔未閉合,不會有臨床症狀,照顧方式也和一般正常的新生兒完全相同。





這些未閉合的卵圓孔約有50%在出生3個月後會自然關閉,95%在1歲前會自然關閉。若是大於一歲仍未完全關閉的兒童,就可能演變為心房中膈缺損。所以卵圓孔未閉合的兒童必須定期心臟超音波檢查,以確保寶寶的心臟健康。


功能性心雜音不需要治療


兒童在生病發燒時,心跳會變快,容易產生漩渦,也容易產生心雜音。或是兒童在看診前跑跑跳跳、劇烈運動、緊張哭鬧時,或其它導致心輸出量增加原因而血流速度加快,也容易在看診聽到心雜音。





這都是所謂的功能性心雜音,這是因為血液通過心臟裡瓣膜時發出的聲音,不是心臟結構的問題,是屬於生理性的。而功能性心雜音,因為不是心臟病變所致,只需定期門診追蹤,並不要需治療。


較大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會出現症狀


若是新生兒3天後動脈導管後是沒有關閉,就是「開放性動脈導管」(PDA),因為動脈導管持續開放,使得含氧血由體循環流到肺循環,造成供寶寶長大的體循環氧氣血不足。





由於體循環至肺循環的分流量會依據動脈導管的大小有所不同,會影響嬰幼兒的臨床表現,動脈導管越大者,出現的症狀越明顯,例如嬰幼兒會用呼吸喘或費力、活力不佳、嘴脣發紫等表現。





開放性動脈導管較小時,則幾乎沒有症狀,這時只需要固定回門診追蹤到1歲再決定之後的處理方式。


病理性心雜音通常比較大聲


若是新生兒出生後,醫師就聽到較大的心雜音,或是把耳朵靠近寶寶胸前就聽到類似火車「轟隆轟隆」聲音,就要懷疑是否為「先天性心臟病」。





除了開放性動脈導管外,引起還包括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ASD、VSD)、瓣膜或血管狹窄、瓣膜關閉不全、動脈導管未閉合等。





「先天性心臟病」分成「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及「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兩種。





顧名思義,「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心臟病不會發黑的,譬如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瓣膜或血管狹窄、瓣膜關閉不全等。





若是「發紺性心臟病」、例如法洛氏四合症、大動脈轉位、肺動脈瓣狹窄,就會出現嘴唇發黑、發紫,或是慢的出現「杵狀指」。





無論是「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或是「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這些先天性心臟病小孩可能會在不久後出現心跳、呼吸加快、胸窩凹陷、易躁動不安、食慾變差、代表心臟開始衰竭變差了。


有些心臟病聽不到心雜音


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會聽不到心雜音,或是因不明顯,例如:心房中隔缺損、心內膜墊缺損、主動脈窄縮等,因此沒有雜音也不表示沒有心臟病。





但是聽得到心雜音可能只是正常的功能性心雜音,所以心雜音並不代表兒童是不是有心臟病,還是要注意兒童平時是否容易呼吸急促、嘴唇容易發黑發紫,並定期在打疫苗時接受有經驗的兒科醫師檢查。


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