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持續發燒、肚子痛、咳嗽或撞到頭,需馬上找醫師?


作者:歐俊彥 醫師





孩子一直發燒,所以想換醫師看看有沒有問題?


門診中偶爾會遇到憂心忡忡的父母親、阿公阿婆帶著孩子走進診間,開口就問「歐醫師,孩子昨天去過急診了,醫師說只是感冒,可是回家後繼續燒,所以我們又帶孩子來看看!」、「已經咳嗽、鼻涕一段時間了,也不知道是過敏還是感冒?」


門診中除了解決孩子生病外,有部分也要幫忙新手父母親、阿公阿婆解決如何照顧孩子的疑惑。例如「孩子生病一直看不好,是不是之前的醫師不夠好?」、「生病了一定要看醫師嗎?」、「長輩都拿之前的藥給孩子吃,有沒有關係?」、「明天要出國了,趕快吃藥會不會馬上好?」、「上一個醫師開了抗生素給孩子、有沒有必要?」等等問題。


我也在彷徨中學習當好父母親的角色


和各位父母親一樣,我是柚子桃子的父母,也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如何當好一位稱職的父親。只是我比各位父母親稍稍幸運,多了些醫療的知識、少了些道聽途說或是網路查詢的不便。把門診中偶爾遇到的問題與各位父母親分享,希望能稍稍幫助忙於照顧身邊孩子的新手父母、少些彷徨無助。





孩子的病一直看不好,該不該換醫師?


找個從小看到大、可以信任的醫師,比不停地「逛診所、換醫師」重要!生病是一個過程,吃藥只是減緩生病的不適、減少生病的天數,除非兒童得到的是細菌造成的中耳炎、肺炎、鼻竇炎或是尿道炎等必須用到抗生素治療的疾病才有所謂的治療療程,一般病毒性感染,不需要吃抗生素,也沒有治療療程,但也沒有辦法吃了藥就期待隔天痊癒、或是吃藥完全避免症狀的產生。





找個信任的醫師診斷,配合用藥,比不斷地找其他醫師有效!並且,當父母親不斷地「逛診所、換醫師」的同時,兒童的病情可能已經即將痊癒、完全改善,也不見得是另外一位醫師治療成功關係。





若一定要換醫師,請父母親最好帶著上個醫師開立的藥單,有助另外一位醫師對病情的精確診斷及用藥,如果兒童有藥物過敏,也請父母告知。


生病時何時需要看醫師?


生病是一種過程,每一種疾病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例如發燒,或是上吐下瀉、咳嗽、流鼻水,這些症狀會從生病出現後開始表現,直到生病結束。有許多症狀,例如嘔吐、拉肚子,可以先從避免蛋白質的飲食,例如避免肉、蛋、豆或是牛奶,看看兒童症狀會不會改善。這是因為兒童對於生病時、本身就有自癒的能力,把病菌吐出、拉出肚子後,就能痊癒。




對生病的兒童來說,無論是父母親或是醫師,應該注意的是兒童最高燒到幾度、生病當時的精神活力和食慾。也就是說,若是上吐下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在24小時後仍舊沒有改善,或是溫度越燒越高、幾乎都在39~40C,加上這段生病時間兒童的精神活力和食慾明顯變差,和平常活潑亂跳狀況不一樣,這時父母親就必須要帶著兒童到門診求診,由醫師診斷、給予藥物。


吃較多的藥、或是抗生素會比較快好?


許多父母親會希望醫師多開一些藥物,能快快改善兒童病情,事實上,如果只是一般感冒,父母親拿到的藥最好不要超過五種,也不要期待醫師給抗生素。適當的藥物能治療緩解病情,但善過多的藥物雖然藥效可能會較快,但可能副作用也強,日後生病則需要更多藥物,反而傷害兒童的身體。





若是醫師告訴父母親,孩子得到的是細菌造成的中耳炎、肺炎、鼻竇炎或是尿道炎等,必須用到抗生素治療,就會有一定的療程,請父母不要覺得病情改善、擅自幫孩子停藥,否則容易產生抗藥性或影響治療。由醫師診斷只是病毒感染、沒有用抗生素治療,只要兒童病情改善了,可以自行停藥。





門診有些父母會告訴我,生病會先給兒童吃上次沒吃完的藥。如果兒童的症狀輕微,精神活力佳,在藥物保存期限內,的確是可先自行喝退燒藥、咳嗽或是鼻涕藥水,但若是24小時沒改善,症狀反而變嚴重了,溫度越燒越高,還是會建議帶著兒童到門診找醫師。


看診後依然持續發燒需不需要求診?


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病,它是很多疾病引起的一種共有的症狀。不管是病毒造成的鼻炎、咽喉炎,或是細菌造成的中耳炎、肺炎、鼻竇炎等疾病都會引起發燒。有就是說,生病除了有咳嗽、鼻涕症狀外,發燒也是生病的一種症狀。





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部或其它器官造成傷害,但是高燒有時會卻會出現意識的改變、活力變差甚至昏睡。只有感染腦部引起腦部病變的疾病,例如腦炎或腦膜炎,才可能造成腦部永久性的傷害。所以,不是腦部感染的病變,不會傷害到兒童腦部,也就是生病過程中不會因為反覆的發燒就傷到腦部,而是要去診斷兒童得到怎樣的疾病,會造成對兒童身體的哪些傷害、趕緊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





所以當兒童在生病期間反覆發燒時,並不是就急著帶兒童到門診求診,而是請父母仔細觀察兒童發燒到幾度?幾個小時燒一次?最重要的是,當兒童燒發燒時,適當地給予退燒藥,退燒時,觀察兒童的精神活力食慾是否正常。





但若是退燒後兒童的精神活力變差,或是連續高燒39~40℃三天了,這樣的發燒就要有緊覺可能是細菌性感染,趕緊帶著兒童再來找醫師,敘述這幾天兒童的狀況。至於只是一般感冒,或是需要吃抗流感藥物、或是抗生素的流行性感冒、或是細菌感染,這就交給醫師來傷腦筋了。


撞到頭要不要急著照X光?


寶寶的身體結構比例,可以發現其頭部比例大於其它身體部位,因此當寶寶發生從高處跌落、碰倒時等事故傷害時,頭部著地的機率會較高。但此時嬰幼兒因為頭骨尚未密合完全,在腦脊髓液的保護下,只要不是過度猛烈撞擊,很少造成嚴重的頭部傷害。

至於顱內出血並不能從外表看出來。因為輕微的出血,不會馬上產生症狀,這時候照X光或是做電腦斷層掃描(CT)也不一定能發現問題,而且即使現在沒問題,也代表以後也沒問題,所以不一定急著要照X光或是電腦斷層掃描。





當寶寶撞到頭,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父母密切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況,若是有持續地嘔吐、整個精神狀況改變,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怪」、和平常表現不一樣,就要馬上就醫。


上吐下瀉,先避免吃牛奶、蛋白質食物!


無論兒童是吃壞肚子,或是輪狀、諾羅、腺病病毒感染造成的腸胃炎導致上吐下瀉,處理方式都是一樣的:減少牛奶和蛋白質,例如肉、蛋、豆類食物攝取,補充水避免脫水。





若是24小時候依舊上吐下瀉,或是兒童不止上吐下瀉,還吃不下,就要帶著兒童到門診適當的腸胃藥給予。若是吃藥後仍發燒懷疑脫水,例如持續發高燒,前囟門凹陷,哭沒有眼淚或是嘴巴乾燥,心跳加速,就必須住院打點滴了。


肚子痛時觀察疼痛頻率、精神活力和發燒!


兒童肚子痛,很難跟父母親正確的表達,面對兒童告訴父母親「肚子痛!」,請先注意兒童疼痛的頻率、表情和精神活力,是不是有發燒。





若是兒童持續腹痛或絞痛,伴隨著嘔吐、血便,兒童面色蒼白,精神活力變差、意志改變,而且發燒,有這樣的症狀就必須懷疑兒童是不是有腹膜炎、或是盲腸炎等外科急症,就必須帶著兒童趕緊來門診求診。





若是兒童只是偶而說會肚子痛,有時候又說不會肚子痛,而且肚子不痛時,精神活力佳、四處跑動,就像是沒有事情發生一樣。這時候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水喝得少,肚子裡面有宿便、沒有排乾淨。這時候只要多喝水,讓兒童排便正常,就可以減少兒童偶爾說肚子不舒服的頻率。





若是兒童剛好換新的品牌,或是開始喝新的牛奶、食物後,就會告訴父母肚子痛,有時伴隨腹瀉,這樣就要懷疑是不是因為新的食物、奶製品產生的過敏性腸胃炎造成的肚子痛。這時候只要換回原來牌子的牛奶、或是先不要吃新的食物,減少過敏造成的肚子痛。


咳嗽、鼻涕鼻塞一段時間要不要看醫師?


長時間的咳嗽、鼻涕鼻塞,要先判斷到底是過敏,或是生病引起!





若是孩子有咳嗽、噴嚏鼻涕,伴隨喉嚨痛、咳夜晚嗽,有時候會發燒或全身不適的情形,而且症狀會持續一整天,不會只好發在特定的晚上或是清晨時,而孩子又剛好到幼兒園、托嬰中心不久,就可以肯定孩子長時間反覆生病,或是病情變嚴重、成為肺炎了,這時候一定要帶到孩子到門診。





若孩子只是早上或晚上起來就會打噴嚏、鼻涕和咳嗽一段時間了,尤其在秋冬季節變化或空氣不佳時更加明顯,若是父母親也有過敏體質,這時候大概就是孩子正在過敏。





並不是過敏的孩子就不需要求診、拿藥,若是孩子長期的打噴嚏、鼻涕和咳嗽,會影響睡眠、早上生活品質,就必須求診,拿些過敏藥物抑制症狀。


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