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孩子過動、自閉、亞斯伯格或拒學症?






我的孩子有兒童過動、自閉、亞斯伯格或拒學症?


今天上課的課程重點,主要包含門診中父母親常常問我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自閉性疾患,也就是電視常常討頓的亞斯伯格症,以及常常會遇到孩子只要去上學、就會不停抱怨全身不舒服的拒學症。



兒童行為問題的形成模式


孩子的表現,會受到生物因素,也就是本身的遺傳影響。另外,是心理環境,例如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身邊父母親的心理影響。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身處的環境關係。





我的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所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也就是過動兒症候群,這是因為腦部功能輕度失調所出現的症狀。這些兒童常常在七歲前就會出現臨床症狀,這些症狀包括維持注意力有困難、過動、衝動等,並且持續六個月以上。


容易出現管教、學習困難、情緒問題、人際障礙


兒童過動症分為三種型態: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複合型、注意力不足型和過動衝動型,這些都稱為兒童過動症。

兒童過動症容易出現行為和管教問題、學習困難、情緒問題、人際關係障礙和軟性神經學徵候(soft neurological signs),就是所謂的精細動作協調不良、知覺和概念型成的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特殊學習障礙、異常腦電圖等。


腦部功能障礙,遺傳或周產期併發症造成兒童過動


兒童過動症的盛行率平均為3~10%,在台灣則是約7.5%。男孩與女孩的好發比例為3-5:1,常發生在三歲左右,但多在入學以後才會被診斷出來。

兒童過動的病因可能是多元性的,包括:額葉功能障礙,遺傳或基因的因素,懷孕或週產期併發症也可能會造成兒童過動,另外可歸於孩子本身氣質問題,或是生理疾病造成頭部外傷、癲癇、鉛中毒等。





無法持續一件事情超過一分鐘就可懷疑兒童過動


兒童過動或是衝動的症狀包括例如孩子知道事情的規矩,但仍無法控制而重複犯錯記取教訓,無法「先停下來想想」而易衝動行事惹麻煩。對一件事匆促完成,特別是無聊的工作,但是完成後卻又不花時間修改錯誤。

孩子容易被激怒、喜怒無常,容易沮喪。或是不易接受變化,社會適應度不成熟,無法父母親訂定的目標持續努力。總是坐立不安、無法坐著不動持續一件事情超過一分鐘以上。玩弄雙手、無法讓雙手安靜下來,在戶外場所不當跑跳爬高爬低。

過度說話,父母或是老師問題未問、完搶著回答,經常不當的脫口說出答案。無法等待、經常打斷別人說話。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得到,以及容易失去控制等症狀。


學習常常出錯、東西丟三落四注意力不足


注意力不足包含數學運算常常錯誤、注音拼字出錯,或是英文大寫、小寫及標點符號經常疏忽出錯。學習專注力很差,父母教導或是老師上課時似乎沒注意聽。生活混亂、丟三落四,找不到報告或書本,桌面、書包置物櫃可能非常凌亂。

孩子總是缺乏或完全沒有時間觀念,健忘、不易記住事情,容易掉東西,不易遵守父母老師指示,不易對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維持注意力,閱讀時常常忘記讀到哪裡,忘記讀過的東西,經常需要重新閱讀。脫線且好像很迷糊,好像在做白日夢,無法完整的完成作業,容易感到無聊以及經常很懶散。


兒童過動的自然病程


隨年齡漸長,約到小學高年級後,活動量慢慢減低成為坐立不安;但注意力不足和衝動問題仍繼續存在。


相關症狀影響其適應功能及預後


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到青少年後,有52-84%會繼續持續症狀,到了成人早期,還是有48-64%持續,包含行為規範障礙、物質使用問題,例如特別喜歡抽菸、喝酒、藥物或非法物質的使用。


容易伴有其它精神疾病






除了藥物,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介入


過動兒的問題不僅只發生在單一情境,通常在家庭、學校及各社交場合等所有情境都會出現,因此其治療需涵蓋學校、家庭及藥物醫療,也就是除了孩子本身藥物心理治療外,更需要父母諮商、教育諮商、孩子的行為治療、團體治療和其他相關之生理及心理疾病等輔助治療。


孩子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或是亞斯伯格症?


無論是自閉症類群障礙、或是亞斯伯格症,都是神經發展障礙症中的一類,發生年齡都是在嬰兒期或兒童期。這是因為孩子生理功能發展出現障礙或遲滯,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生物性成熟有強烈相關。

許多孩子不容易明確分類為哪一個疾患,這是因為孩子表現出來的症狀不盡相同,診斷名稱只是為讓醫療人員更便於溝通,讓照護者能對孩子的狀況有更清楚的認知。


亞斯柏格症兒童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


亞斯柏格症兒童有很多特徵和自閉症兒童雷同,唯一不同的是,亞斯柏格症兒童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也就是說,若是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又符合其它類似自閉症的各種社會互動性或特殊行為模式特徵的,則可以歸類為亞斯柏格症。 





早期牙牙學語時文法沒問題,但內容怪


很多父母會問,可以從小時候懷疑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嗎?通常自閉症孩子早期牙牙學語時期和一般孩子差不多、文法語句大致沒問題,但是說話內容通常有點怪,賣弄學問,對喜歡的議題長篇大論,某單字常常以刻板形式一再重複。

這類的孩子單獨進行其特殊興趣之活動,且佔據個案大部分時間及談話內容,而且會排除其他的事情,會不斷的重複而刻板的遊戲方式,例如整天只會玩著火車、不再玩其它遊戲。有著孤僻的興趣領域,也就是有優秀的邏輯抽象思考能力,在某些領域也有非常優秀的表現。


不尋常的情緒表達、無法遵守規範


情感表達及社會適應困難、不易理解別人的情緒,不知道父母或其他人為什麼生氣。不尋常的情緒表達方式、欠缺社會性常識、無法遵守父母親給的規範。年幼時對團體較無歸屬感,自滿而且獨處;較年長後雖有社交意圖,卻因技巧差而被孤立。社交技巧差,不易協商或妥協,也不會適當解釋其想法,想法僵化、也欠缺彈性。

這類的孩子認知能力不平均,大部份認知學習能力不佳,但有一些孩子則是記憶力佳,認字能力強、或著迷於數字,但是思考無彈性。

動作笨拙及身體自覺性差,約50~90%的孩子出現粗大動作協調不佳、精細動作困難,會有肢體抽動現象,或是妥瑞氏症。


藥物治療外,需要家長、老師幫助孩子


協助家長、老師了解症狀,並知道如何幫助孩子社會判斷,適當應對技巧和策略。處理不當行為、支持性及引導性心理治療、處理相關情緒障礙,配合藥物治療。 





逃避到學校身體出現不舒服現象稱拒學、或懼學症


孩子出現強烈而反覆的逃避或抗拒上學的情形稱之為拒學或是懼學症,通常包含二類逃避學校現象:因害怕學校的環境和相關人、事、物,或害怕上學途中有關的事務,或害怕離家畏懼上學而待在家裡稱之為懼學症。

可能因對上學不感興趣,或因與別人衝突產生對上學極端的厭惡,或其它的心理社會因素而拒絕上學則是拒學症。

在臨床上拒學症並非一個診斷名稱,而是一種現象,反應出兒童、家庭及學校間交互作用出現問題的一種表現,也有可能是許多潛在性精神疾病的表現。


接近上學時間症狀加劇,放學後症狀急遽減輕


面臨上學時表現出極強的恐懼,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症狀,例如會對著父母親說倦怠、噁心、頭痛、胃痛等;越接近上學時間症狀加劇,不必上學時則症狀急遽減輕或全消。此症之發生或惡化常在生病後,或是寒暑假結束之後。

或是發生在孩子經歷某些引起焦慮之生活事件後,如周遭親友的死亡、轉班或換學校後。常發生在守規矩的好學生身上;小孩拒上學的時間理多半待在家中。


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