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白天頻尿,卻沒發燒,是因為心裡壓力、情緒?

作者:歐俊彥 醫師





小朋友每10分鐘就想要尿尿,正常嗎?


「歐醫師,小朋友最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這幾天總是每10分鐘就喊著要上廁所…」媽媽帶著剛進入國小就讀的小孩來到診間,露出憂心忡忡的表情對著我說。「而且,才剛上完廁所,小朋友又說想要尿尿,但是帶小朋友走進診間,卻又只有擠出幾滴尿液、就說不尿了!」


相對於媽媽心急如焚地問著我,小朋友則是露出無辜的表情看著我,似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從去學鋼琴後開始頻尿


接著媽媽告訴我,小朋友很小的時候就會自己去上廁所,晚上也不會尿床了。「問小朋友『明明沒有尿了,為什麼還要頻繁的去尿尿?』,小孩則是回答『不知道啊,就是想要尿尿啊!』」

在我邊幫著小朋友檢查生殖器時邊問著「尿尿時會不會痛啊?有沒有尿濕褲子啊?」

小孩則是天真地回答著「不會啊、沒有啊!」

小朋友的外生殖器並沒有什麼異樣,接下來就幫小朋友留尿檢查。果然就如同我所預期的,尿液檢查也是正常的。

我告訴媽媽尿液檢查的結果,告訴媽媽小朋友並沒有泌尿道發炎。並且問「這樣頻尿的狀況晚上睡著後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媽媽張大眼睛、努力地點點頭,似乎對於我的未卜先知感到驚奇。

「最近小孩有發生什麼事情嗎?」我要媽媽努力的想一想,這段時間是否發生特別事情。





媽媽先是自言自語「可是,已經到國小唸書一段時間了啊…」不久,發出「啊!」的驚嘆聲,小聲的告訴我「會不會是,最近強迫小孩去練鋼琴啊…」


10~20分去尿尿、只尿一些,晚上熟睡時不會頻尿


頻尿的兒童進入診間,父母的主訴不外乎是「之前兒童已經會自行上廁所了,但最近忽然變成10~20分鐘就想要去尿尿,甚至有時候上完不久後就會想要上廁所」,「而且每一次都只有尿一點點」。





這時,我通常會反問父母親「這些兒童晚上的時候,和白天一樣會頻尿、不停起床尿尿嗎?」若是父母親的回答是「不會啊!」、「只有在白天而已!」這時候,我的心裡大概知道兒童頻尿的原因了。

這種白天頻尿狀況,其實是兒童受到心理因素、「心因性」影響而導致頻尿。也就是白天活動時,腦袋裡受到心理因素,例如情緒影響、生活壓力,導致不停地想要尿尿,一旦睡著後,腦袋放空不去思考,自然就忘記尿尿、沒有頻尿狀況了。


什麼狀況要懷疑頻尿?


通常5歲以下的兒童一天平均上廁所約10次,青少年則是約5次,也就是說,若是兒童一天有超過10次以上,就可以稱作是頻尿。





或是,利用兒童的年齡來評估兒童膀胱可能的最大容量。兒童膀胱最大的容量可以用「(年齡+2 )x 30毫升」粗估,例如六歲兒童膀胱容量應該是( 6+2 )x 30 = 240毫升,也就是兒童如果一天喝不到240毫升、卻還是常常上廁所,也可以稱作是頻尿。


先排除先天性泌尿道疾病


兒童頻尿,醫師會先詢問兒童的病史。





若是父母親告訴醫師,兒童從小就一直有頻尿,小便滴答、內褲總是濕的,這時就要懷疑兒童有先天性的泌尿道系統構造問題、或是控制尿尿的神經傳導出現障礙。


若是發燒,想到泌尿道感染造成頻尿


排除先天性泌尿道問題、神經傳導問題,則是要問父母親兒童是否這些日子才出現頻尿問題,並且伴隨發燒,則是要先考慮到外生殖器的發炎,例如龜頭炎、包皮發炎,或是泌尿道感染,例如膀胱炎或是腎臟炎。





當外生殖器或是泌尿道受到細菌感染時,泌尿道的黏膜會受到刺激,因此就會想尿尿。較大的兒童若泌尿道感染,可能會說尿尿時會疼痛、灼熱感,但若是較小的兒童可能無法正確表達出哪裡不舒服,就會告訴父母親想要去尿尿。

但因為兒童尿尿完後因為刺激感仍然持續,所以不久後又會去尿尿,反覆刺激而不停地上廁所,就會出現頻尿狀況。


沒有發燒,想到是否利尿飲料、情緒問題


若是沒有發燒,會先想到兒童這幾天的飲食,是否喝了較多利尿性的飲料,例如可樂、咖啡、紅茶等,因為著些利尿飲料、也容易造成兒童頻尿。





若是沒有喝到這些利尿飲料,接下來要考慮是否為控制尿尿的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或是影響到大腦皮質的環境,例如兒童的情緒或是心情起伏問題,都可能造成頻尿。


晚上睡覺後就不會頻尿、但一起床後就頻尿


排除構造異常、泌尿道感染外,根據統計,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兒童出現頻尿是因為心理因素。這些因為心理因素發生頻尿的兒童常發生於3~14歲,尤其是剛進入幼兒園後的兒童。





這些兒童一到白天,突然會尿變得特別多,就算父母親限制兒童的喝水量,還是會繼續告訴父母親想要尿尿,並且尿尿時不痛不癢。雖然兒童的尿尿間隔變得很頻繁,但每次尿尿只尿一些,每天尿尿的總量並沒有增加。





父母親會發現這些兒童專心作一事情時,例如玩遊戲時上廁所的次數就減少。除此之外,晚上睡覺後不會出現頻尿狀況,但是只要一起床後,又會出現頻尿狀況。





安排這些兒童的做尿液檢查或是腎臟超音波檢查,結果都會正常。即使到泌尿科安排尿流速測定,兒童的小便的量以及速度也是正常。


頻尿乃因為壓力造成對膀胱裡面尿特別有感覺


這時頻尿對兒童來說並不是膀胱或是泌尿道系統出現變化,而是因為兒童情緒受到外在因素影響。例如身為大人的父母親會因為換新工作、環境,或是即將處理一件重要事情時感到緊張,此時交感神經就會導致我們肚子痛,或是頻尿來現。

兒童也是一樣,情緒受到環境改變或是心理壓力所造成,例如第一次上幼兒園,情緒受到影響,心裡有了一些壓力,交感神經變得敏感,就容易造成兒童對於膀胱裡面地尿特別有感覺。





另外,兒童面對壓力或是環境改變而頻尿後,父母親會馬上注意到兒童,關愛接著到來,久而久之兒童也感受到:只要說「想要尿尿」,父母親就會放下身邊事情關心兒童,所以「想要尿尿」也成為兒童的法寶之一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減輕壓力,症狀不藥而癒


當頻尿的兒童經過檢查發現沒有異常,就要考慮到心理因素造成頻尿。既然頻尿主要是因為緊張、壓力或是內心不安,想要引起父母親注意等等的心理因素,這是就要請父母親仔細想一下一開始頻尿的情形。





最常發現的是家中出現新的成員,例如父母親生了新的寶寶、相對對於兒童顯得疏於照顧,兒童感覺被忽略,為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就會用頻尿受到父母親重視。

是不是因為兒童最近做錯某件事情、受責備,例如因為摔壞父母親的手機、不小心又尿床、尿褲子被罵,造成心理壓力,也有可能會頻尿。

是不是家裡有人生病?或是父母親吵架,感情不和間接影響兒童的情緒。這類的兒童大部分在學校不會出現頻尿,但只要一回到家就會開始頻尿。





會不會是因為兒童剛去學校,到一個新的環境、對陌生的環境適應不良。或是換了一個老師,新老師的要求過高、教法兒童不適應,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為了讓父母親或是老師注意,也會造成頻尿,讓父母親或是老師幫忙或注意到兒童。

有些父母親換了新的居住環境,例如搬新家、換房間,面對新的環境或是空間,可能造成兒童壓力,也有機會造成兒童頻尿。





例如要參加考試、比賽,情緒起伏大,也會造成頻尿。有時候在家裡看了比較刺激的電視或是影片,例如之前的「皮卡丘電視」,也容易造成頻尿。


能不用藥物儘量不要用藥物治療


若是找不到問題,或是找到問題後兒童依然頻尿,最不得已的狀況下還是可以開一些放鬆膀胱的藥物,就能解決兒童頻尿問題。不過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不建議使用。





也就是關於解決兒童頻尿,還是要找出兒童頻尿症狀的心理壓力、給予安慰或心理的支持,例如停止上壓力過大的課後輔導課、鋼琴課或英文課,停止責罵、多些關懷,最快一個星期,最慢一個月,就可以改善兒童的頻尿狀況。


您也可以參考:


發燒不退沒其它症狀?兒童泌尿道感染?



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