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俊彥 醫師
寶寶喝的夠不會有尋乳動作,喝過多則會用吐表現
剛開始喝母奶會拉肚子,之後會慢慢多天大一次。母奶約2~3小時要再餵下一餐,配方奶3~4小時。水解奶粉可以減少過敏體質、沒有營養不夠的問題。寶寶剛出生不要喝水,開始吃副食品後再一天喝約50c.c.。一個月後寶寶可能會出現腸絞痛而半夜哭鬧不安。益生菌對於過敏性皮膚炎、鼻炎有些有效,對過敏性支氣管炎無效。一歲過後可以喝蜂蜜水、鮮奶,兩歲再吃帶殼類海鮮!
喝母奶一開始會拉肚子、之後會便秘
母乳中約有85~95%是水分,是母奶主要的成分,提供寶寶水分。母奶的成分會隨著嬰幼兒成長時營養需求而改變,新生兒出生的前5天,母乳含有較高濃度的抗體,用來保護消化道以免於感染,這使得母奶稱為「初乳」,之後母乳的成分開始迅速改變,增加營養素的供應,逐漸成為「成熟母乳」。
隨著乳清蛋白增加,吸收力變好,寶寶吸收能力變好,加上隨著寶寶成長,腸胃道也會漸漸成熟,對於吸收母奶能力增強,母奶被吸收和寶寶腸胃道吸收食物能力雙雙加強的狀況下,寶寶就可能會變成好幾天才會排便了。
排除乳糖不耐症、寶寶沒有因為拉肚子、造成的脫水、尿布疹,當然可以繼續喝母奶。但若是因為喝母奶的寶寶拉肚子造成尿布疹,可能就要喝少一些母奶,例如白天喝母奶晚上喝配方奶。
有沒有吃飽?配方奶3~4小時、母奶2~3小時餵一次
寶寶剛出生後,大約一次可以餵食10~20 c.c.,2~3天後若是寶寶喝完奶後還會有尋乳動作,或是拔出奶嘴瓶時會哭鬧,就表示寶寶還沒有吃飽,這時候可以嘗試著一次增加5~10 c.c.的奶量。若是寶寶喝完後沒有馬上、而且每一次都溢奶,表示寶寶此時需要一次比原來的奶量多5~10 c.c.的奶了。
寶寶喝成分穩定的配方奶,大約3~4個小時哺乳一次即可,但若是哺餵母乳,因為母乳比一般配方奶容易消化、而且消化更快,所以瓶餵母乳的寶寶約2~3個小時就要喝一次奶。隨著寶寶成長,在一個月大時,通常可以一餐喝到90~120 c.c.的奶量。寶寶在出生7~10天後,寶寶就會以每天增加20~30克的速度長大,到了滿月時,大多都會比出生體重再多出500~1000克。
寶寶出生3個月大時,體重大約可達出生時的2倍,此時一次奶量約為150c.c.左右,是體重成長較快的時期。體重的增加也是輔助寶寶有沒有喝飽的評估方式。
水解奶粉預防過敏性皮膚炎、沒有營養不好問題
水解就好像把一千元鈔票,部分水解就是把它分成50元,完全水解就是把它分成10元。」鈔票分成較銅板之後,價值並不會會流失。水解蛋白奶粉是將蛋白大切小,並並不是抽離部分的氨基酸,所以這個蛋白質營養不會流失的,並沒有水解蛋白奶粉營養不夠問題。另外,很多的臨床看起來對於過敏性皮膚炎確實有預防的效果,但對過敏支氣管炎,目前還沒有一定的結論。
也就是說,寶寶若是出生後懷疑有過敏體質,就可以喝水解蛋白奶粉,但若是沒有過敏體質,喝了水解蛋白奶粉,也有預防過敏性皮膚炎的效果,也不會因為喝水解蛋白奶粉而營養不足問題。缺點就是較貴、較不好喝,有時候寶寶挑食!
四個月後再喝水、不可以超過30c.c. x 體重
寶寶的腎臟雖然一出生功能就存在,只是此時排泄尿毒的功能大約是成人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隨著寶寶漸漸長大,直到一歲後腎臟的功能才會趨近成人,所以六個月以下的寶寶不需要另外補充水分,就是怕補充過多水分,引發「水中毒」。
4~6個月後嬰幼兒開始接觸副食品,母奶和配方奶量的相對逐漸變少,此時嬰幼兒每天的奶量約每公斤乘以100~120c.c.,水分相對減少,就可一次約一次50c.c.少量飲水。但是一天喝水總量絕對不可以超過30c.c. x 體重。例如8公斤的嬰幼兒,一天的水量不可超過30c.c. x 8 = 240c.c.。
一歲以後的兒童因為此時腎臟已經成熟,是可以像大人一樣喝水,並不造成腎臟負擔問題。此時的兒童每天可以固定喝水,因為兒童還有喝牛奶、吃其它食物,這些都含有水分,所以一次喝100c.c.的水,喝個數次來補充水分。
一歲後孩子可以喝鮮奶、蜂蜜水,可以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調味料。帶殼類的海鮮,會建議兩歲後再吃,避免過敏。
腸絞痛要先排除肚子餓、尿布濕或生病了
一個月左右大的寶寶容易腸絞痛!此時剛好好發在寶寶容易哭鬧的時候,因此,不是每個哭鬧不安的寶寶就是「腸絞痛」,當寶寶哭鬧時,要先排除是否只是單純在撒嬌要人抱,肚子餓了想要喝奶、尿布濕了不舒服,或是量一下肛溫,看看寶寶是不是生病了。若是排除這些狀況,寶寶依舊哭鬧不安、尖叫,就可以懷疑是「腸絞痛」。
是否為「腸絞痛」,有個根據:
@嬰兒哭每天3個小時或更長時間。
@每週至少三次。
@時間要長達三週。
當寶寶發生「腸絞痛」時,最快的方法就是安撫寶寶,把寶寶放在母親胸前,讓寶寶聽聽媽媽的心跳聲,或是輕輕地順時鐘方向腹部按摩、毛巾熱敷腹部。若是持續超過兩天晚上寶寶還是不停的哭鬧超過3個小時以上,就會建議父母先帶著寶寶來門診求。
過了4個月後的哭鬧就不是腸絞痛
大於四歲的寶寶半夜哭鬧,就不會是腸絞痛。首先會建議父母親把寶寶抱起來放在胸前,讓寶寶聽聽母親的心跳聲,有時候寶寶放聲大哭,只是想「撒嬌」、討抱。接下來會請父母親幫寶寶檢查尿布,看是不是尿布沾滿大便造成哭鬧不安。若是繼續哭鬧,看看寶寶是不是因為肚子餓,想要喝ㄋㄟㄋㄟ而哭鬧。量個體溫,看看寶寶是不是生病、發燒了。或是可以考慮出現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拉肚子、大便帶有血絲,懷疑寶寶是因為過敏性腸炎或是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睡覺時哭鬧。
是不是吃到了不適合的食物,造成寶寶脹氣、肚子不舒服。寶寶生活作息不正常,例如白天都在睡覺,或是過長的午睡時間,容易讓寶寶晚上不容易入睡、哭鬧不安。
四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會做夢,或是今天發生與往常不一樣的行為,例如帶寶寶來打預防針、或是帶寶寶郊遊外出,對父母親是平常的活動,但是對寶寶來說,卻是一個新體驗,容易在睡覺時做噩夢、驚醒而嚎啕大哭。
四個月後再給「素食」當副食品
當嬰幼兒的腸胃道在4個月大準備好接受副食品的同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準備好「口服免疫耐受性」的能力,此時給予副食品,可以讓嬰幼兒身體學習產生免疫機能。
會建議用緩慢且漸進的導入過程。大約是每3~7天的頻率,一次添加單一種成分的嬰兒食品,吃了一個副食品後,不要出現拉肚子、眼睛紅腫、身上出現小紅疹過敏蕁麻疹反應,就表示寶寶適合這個副食品。
可以先從「素食」、也就是米類麥粉、先蔬菜後水果泥等,等到八個月大再肉蛋奶著手,減少高蛋白質肉蛋奶食物造成的過敏反應。吃副食品有三不政策:
@不要在寶寶厭奶期時添加副食品。
@不要在奶中加上副食品。
@不要一開始就兩種以上食物混食。
寶寶容易溢奶是因為「賁門」還沒成熟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症候群」,很多原因都可能會造成寶寶胃食道逆流,最常見的就是寶寶小,食道和胃之間的「賁門」括約肌收縮強度不足,導致胃裡面的奶很容易的就經由「賁門」進入食道後從嘴巴溢出或是吐出。
通常寶寶溢、吐奶的時間不一定,餵奶時、喝奶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或者喝奶1~2小時後,或是下一餐餵奶前都有可能發生。有時候寶寶扭動哭鬧或是開懷大笑、翻身時也會發生。
常發生在寶寶約四個月大的時候,隨著漸漸長大、括約肌越來越成熟,到了一歲時約八成以上的嬰幼兒不會再出現胃食道逆流的問題,85%在一歲半之前都會好轉,95%在4歲前痊癒。只要這段時間孩子的成長都在正常範圍內,並不需要特別吃藥處理易吐奶問題。
益生菌對於過敏性皮膚炎、鼻炎有些有效
目前益生菌對於腸胃道是有效的,這也是醫界的共識。對於用在治療過敏,醫界仍有許多爭議,有研究證實可以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症狀,但是對於過敏性鼻炎則是沒有定論,而氣喘則是沒有治療效果。
不同菌種可能會有相同或不同的功能,相同菌株用在不同人身上,也會有不同效果。若是益生菌有效,會在兩個星期後感覺臨床症狀,例如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瘙癢、紅腫龜裂,或是過敏性鼻炎的流鼻水、鼻塞次數減緩。一個月沒有改善,則是建議換其它菌種益生菌。